布格替尼(Brigatinib),又名布加替尼、布吉替尼,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,设计为有针对性地靶向和抑制ALK融合蛋白。
在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中,约有5%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(ALK)有关。ALK激活之后导致下游信号通路被激活,进而引发肿瘤的形成。ALK抑制剂可通过有效抑制ALK的活性,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。
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约占所有肺癌的80%,约75%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,5年生存率很低。
目前,非小细胞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、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、中医中药治疗和局部介入治疗等。靶向治疗主要应用于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,常见于非鳞癌。
近几年来,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靶向治疗。目前,市场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已经有20种以上的靶向药物。
肺癌患者应检测的靶点为EGFR、ALK、ROS1、BRAF、KRAS、NTRK、PD-L1及新兴靶点MET、RET、HER2,另外还有肿瘤突变负荷(TMB)。如果患者检测出ALK阳性,则有可能使用到布格替尼。
2017年4月28日
布格替尼被美国FDA授予快速审批用于二线治疗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。
2019年3月25日
欧洲NICE发布了关于布格替尼的技术评估指南,目前已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是使用塞瑞替尼。
基于试验的间接比较的临床证据表明,使用布格替尼的患者比使用塞瑞替尼的患者寿命更长,并且在病情恶化之前寿命更长。布加替尼可能比现有疗法对脑转移更有效且耐受性更好。预计下次审查将在2022年3月进行。
2020年4月06日
欧盟委员会(EC)批准了ALK抑制剂布格替尼(brigatinib)扩展适应症,作为单药疗法一线治疗未经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成人患者。
2020年5月23日
美国FDA批准布格替尼,用于治疗ALK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成人患者。
2021年01月21日
武田制药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递交的ALK抑制剂布格替尼(Brigatinib)上市申请获受理。
2021年1月22日
日本厚生劳动省(MHLW)批准靶向抗癌药布加替尼 (brigatinib)30mg&90mg片剂,作为一种一线和二线治疗药物,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性、晚期或复发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(ALK+)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。
2022年3月24日
布格替尼(Brigatinib)在中国获批上市,单药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(ALK)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的治疗。